“今年春节前后不期而遇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来势汹汹,严重的扰乱了全国人民的正常生活,极大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对民众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作为医疗战线的一员,我义不容辞积极投身于这场抗击毒魔的伟大战争之中。
我作为省医院临床救治专家组成员,自今年大年初一即中止休假,积极参加医院专家组会议,讨论制定我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的相关工作制度,参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诊疗方案制定疑似患者的诊断和排除标准,不断修订我院发热门诊的诊断流程,以及对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健全等。同时积极参与我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留置患者的筛查工作。作为我院住院患者疑似新冠病毒肺炎应急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对住院疑似新冠患者的会诊工作,及时排除新冠感染患者,保证医疗环境和秩序的正常运转。另外,按照医院的总体部署,及时调整呼吸与内科危重症监护室的工作重心,腾空病区床位,储备相关急救物资,对病区工作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为收治危重症患者做好全面的准备。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全省蔓延开后,广安市成为我省新冠肺炎的早发、多发“重灾区”之一,患病人数长时间仅次于成都,全省排名第二。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广安市所有重型、危重型新冠患者均集中收治于广安市人民医院,因此广安市人民医院先后共计收治确诊患者17人,其中重型1人、危重型5人,其危重型患者数量占全省近三分之一。鉴于广安市人民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数量多、病情重的严峻情况,我受四川省卫健委的派遣于2月10日赴广安市人民医院,与前期已到的川北医学院及后期赶到的华西医院专家组成工作组,由我担任组长,作为省卫健委派驻的专家组负责当地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在驻守广安的20天时间里,专家组成员医院、宾馆两点一线,没有节假日和周末,没有上班和下班,每天亲临隔离病房查看患者病情状况,集体讨论所有患者的病情变化,通过多学科模式制定出当天的详细治疗方案,对于危重型患者更是将治疗措施细化到每小时的出入量等指标上。同时,不定期与李为民院长为组长的华西医院专家组进行远程会诊,就患者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除了亲临病房、床旁指导外,专家组成员还随时通过微信圈进行病情监控和治疗方案讨论,发表关于新冠肺炎的最新指南和信息,介绍自己及武汉同事的临床经验等。当患者病情出现恶化时,专家组更是多次连夜组织讨论,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在对一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过程更是困难重重、一波三折。该患者为老年女性,重度呼吸衰竭,氧合指数不足100,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在低氧难以纠正的同时,相继并发低血压、心功能衰竭、肝肾功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硬膜下血肿及血流感染等,病情极其危重,治疗方案充满矛盾。比如呼吸机通气中缺氧与低血压的兼顾、止血与抗凝的时机、抗病毒药物与肝肾功损害的关系、激素的使用与感染的控制等等,这些都给专家组制定治疗方案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选出最佳的治疗措施,我们与当地医院医疗小组密切配合,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充分发挥自己多年从事呼吸危重症疾患救治的临床经验,从实践中摸索,找出主要矛盾所在,选取最佳平衡点,逐一提出解决方案。经过大家不辞辛劳、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循环功能稳定,肝肾功能恢复正常,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氧合指数接近300,撤离呼吸机,病情转危为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专家组2月29日撤离时,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明显缓解,连续十余天无新发病例,6位重型、危重型患者实现了5人转为普通型、1人转为重型,17例确诊患者治愈出院11人,同时取得新冠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优异成绩。
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组织能力、中国人民的高度自律性以及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虽然全国的疫情还没有完全消灭,但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对比疫情正在全球快速传播,对比某些国家政府的消极怠慢,对比某些医务人员的退缩逃避,我们国家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之内取得这样的成绩,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自律性和互助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牺牲精神。作为政协委员及医务工作者的我,为了人民的健康事业甘愿奉献、冲锋在前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新冠疫情终究会过去,但职责付与我的使命让我奋斗终生。”
2020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