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城文史
所在位置  首页 > 人文青羊 > 少城文史 > 详情
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0-12-10    浏览次数:47405    来源:青羊区政协
作者 龚任宝 青羊区政协文化和文史委推送

【文化宫旧貌换新颜】

曾经位于提督街61号的“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解放前是四川省提督署衙门,总领全省军务。作为西南地区第一所文化宫,属成都市总工会管辖,成了百万职工群众政治、文化、教育、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活动的中心阵地。后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拆迁改造,2005年1月31日,老文化宫正式停止一切对外活动。新文化宫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新址在青羊区青羊大道129号。68年来,已经成为全国一流新型文化宫,是全国工会十七家示范性文化宫之一。

我作为成都市总工会宣传部的干部和成都工人报的记者,因工作关系常来此。后来随着城市改造,文化宫迁新址,我也常常去办事,抚今追昔,写下一些记忆中的事情,以飨读者。

【城市绿洲 职工乐园】

老提督街车水马龙,门庭若市,是市中心的闹市区,是经济文化的中心。三孔大的拱圆形大门,乳黄色的门柱,雕花的铁门,可谓气势恢宏,门额上用宋体醒目地竖立着“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几个大字。大门左侧是电影院售票处,右面是门票售票处,每票2分,工会会员凭会员证免票入内,这里每天凝聚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游玩。

进入大门,小巧的公园花树环绕,亭轩错落,回廊曲折,万年青把路道装点成小花园,园中春色葱茏,云飘碧空,美不胜收。展览馆右侧、电影院面前有一个略带西式风格的喷泉。荷叶田田,如出水芙蓉,婀娜多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里曾经竖立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照片和先进事迹,宽大的《英雄榜》玻璃橱窗里,贴满大幅照片。荷花池后面是电影院,一幢白色的大楼有气派豪华的剧场,每天放映市电影公司发行的最新电影,每周一片。进大门左边是一幢灰色大楼,三楼是文艺科所在地,是《工人文学》编辑部。这里歌舞升平,钢琴键盘弹奏出的旋律欢腾跳跃,视唱练耳的演员,一遍又一遍地苦练着。舞蹈队的在这里排练,民族舞的演员舞姿轻盈,如春燕展翅,欢快时似鼓点跳动,显得潇洒、优美、舒展。大楼上还曾经展览过知名美术作品。楼下右侧有卖糖果糕点的小卖部,其面前有一个亭子,每逢春节这里挂满花花绿绿的谜语长纸条,进行中奖竞猜。往左边走是一个大茶园,紧隔壁是乒乓室、气枪打靶室,旁边是展览馆。

进大门右侧有大的灯光球场,四周有逐步升高的看台,清一色的长条木材櫈就是观众席,那时的四川男蓝位列全国第一梯队,凡有川蓝在灯光球场有比赛,我都要到场观看。成都各工矿企业的代表队也常常现身球场,其中成都铁路局、锦江电机厂、耀华食品厂等单位都有很不错的精彩表演。后来这里修建成工人体育馆,金碧辉煌的室内球场,举办过各种大型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

【老百姓最爱五分钱一张票的露天电影】

我小时最喜欢到文化宫看露天电影,票价5分(含门票),而且上映的大多是最新的影片。临时拉起的银幕前黑压压全是人头,有的人是下午就用小木凳占位子,有的用鹅卵石和红砖占位子。在银幕正面观看,总是难以挤进人群,只能远远地眺望,即便找到位子看着也不舒服。我只能跑到银幕后面去看,虽然影片中的人物看起来全是左手握抢,左手吃饭,很是怪异,但丝毫不影响我的兴致。最拼的观众还直接爬上大树,脚踩树杈手扶枝丫,有点危险地看完整场电影。我在这儿看了《林海雪原》《平原游击队》《南征北战》等数十部经典电影。小伙伴都喜欢看打仗的战争片子,当千百门大炮昂首齐吼,顿时,天在摇,地在颤,天地似乎要裂开了,大家鼓掌!

露天电影深受群众喜爱,二十世纪70年代,陈婆婆在文化宫当电影售票员,她清楚地记得,只要成都哪个地方放坝坝电影,大家都奔走相告,女士们还要穿起盛装梳妆打扮,结伴去看电影。一到放电影时,就人山人海,“一张电影票5分钱,都是过抢的,遇到像《卖花姑娘》《刘三姐》这样的影片,外墙的窗户都要挤烂了!”陈婆婆脑海中浮现出当时的盛况:《刘三姐》上映时,她当班忙惨了,眼前全是密密麻麻拿着角币和分币的手,为了不给错票,她左手抓住买票人不放,右手收了钱后再将票放到人家手中。甚至她还记得清《刘三姐》一共卖出7000多张票。

【工人剧场明星荟萃】

在进大门的左侧曾经修建了工人剧场,舞台上彩灯不断变化,悠扬的乐曲伴随演员翩翩起舞。那年刘晓庆回到成都,剧场被挤得水泄不通,从成都市歌舞团走上中央电视台新春新秀节目演唱会的吴国松,从自己工作的中央歌舞团回到成都,向家乡父老献上《拉网小调》《北国之春》后,全场沸腾!一曲四川民歌从刘晓庆口中唱出,那圆润、激动人心的嗓音感动全场,仿佛一下把空气点燃!

上世纪八十年代,市曲艺团相声队曾经在文化宫演出,刘墨雨、隋涤新、程永超、吴金汤、袁永恒、黄州全、杨昌厚等演出精彩相声节目,一块五一张的门票竟然在市场上被炒到十五元。我还看过曹禺名著《北京人》,那是刚刚粉碎四人帮不久,演出质量很高,谁会相信那是文化宫话剧业余演出队呢?

【露天舞会是年轻人的娱乐胜地】

上世纪80年代初,港台的流行音乐被改革之风“吹”到内地,交谊舞也随之复苏。1983年,将原来的溜冰场改为坝坝舞池,工人艺术团的乐队自然担当起演奏的重任。小号、小提琴、单簧管样样都来。那时的舞池实在简陋:室外露天、水泥地、木板搭台,只有刚好能够照明的白炽灯,后来添置了一些小彩灯。虽然硬件设施跟不上,氛围却爆表,“一场起码五六百人,经常跳着跳着就‘撞’到了。”第一场卡拉OK演唱会是在1990年7月27日晚上,现场报名,上台表演。舞台一侧,摆着一张桌子,两名工作人员,一个登记信息,一个发写有数字的纸飞飞,按照上面的顺序登台。由于时间限定为2小时,登台的人数也必须控制在25人。为了抢名额,有人提前一个小时就来排队,桌子一摆出来,号就被抢完了。

那时候,四大天王的歌最火,一台演唱会可能有两三个人要“撞歌”。每到周末,场场观众近千。坝坝电影的人山人海、露天舞池的翩翩身影、卡拉OK演唱会的喝彩掌声……这些上世纪成都人精神生活的记忆画面,有的以新的方式在新文化宫延续下来,比如每周六上午的室内公益电影、周六下午的周末舞会;有的则随着老文化宫的拆除,成为历史的符号。

【新文化宫堪称全国一流文化宫】

如今文化宫新址地处文化底蕴浓郁的金沙片区,建筑面积5.6万㎡,设施设备集信息化、现代化和传统化于一体,外观造型设计新颖、别致,取意岷江“山、水、船”意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与金沙遗址交相辉映,充分体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品质,是融合传统地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色的城市标志性建筑。新文化宫落成开放以来,深受广大市民和职工的热爱。联合成都艺术剧院,话剧、京剧、曲艺轮番上演,努力让艺术生活成为寻常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文化宫每年已举办“戏曲茶座”“欢乐广场”“梦想剧场”等各类公益演出、展览和活动百余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