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
所在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专题活动 > 详情
“疫”起做先锋 学思践悟共成长
发布时间:2022-09-22    浏览次数:4847    来源:青羊区政协
2022年8月下旬,成都再一次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我和同事们一边抓紧时间做好开学前新教师培训

2022年8月下旬,成都再一次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我和同事们一边抓紧时间做好开学前新教师培训、家校沟通会,以及新生入学评估和训练,一边积极响应号召,亮身份,做示范,投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

我和学校第一批报名的老师们一起,按照青羊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整体工作部署,从9月1日接到通知当天,来到黄田坝街道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担任全员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工作。

从那一天开始,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酷暑,我们充分发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发挥耐心细致、善于学习、擅长沟通的教师职业素养,圆满地完成了志愿服务工作。

对于我来说,尽管常年都在参加志愿服务,但是这一段经历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思考。总的来说,就是更加明确了志愿服务需要专业化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相关作用。

一是志愿服务人员需要专业赋能

专业的事要由专业的人来做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志愿服务人员并非只要不怕苦和累,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是完成任务的前提和保障。

我承担的是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对于怎样使用录入系统,清楚录入流程,保证录入正确、快速,我在参加志愿服务之前是不知道的,只是自己在做核酸检测时会对穿着防护服和隔离衣的信息录入员和检测人员道声感谢。

投身其中,参加培训后才了解相关知识;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熟悉内容,在每一天和同伴的交流中提炼、掌握好工作技能,得到信息录入的更好效果,完成好工作职责。

比如怎样做可以让扫码、拿一次性使用采样器、递样本采集管和标本运输袋更流畅,且让肩颈在长时间工作中不过于紧张、酸痛;再如对八、九十岁的老年人怎样同步进行语言和视觉提示,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要求;再比如在10人一组开始和结束时怎样进行提醒、或进行人员顺序的适当调整,以避免出现错误等等。

特别是这个小区的老年人很多,相当一部分不会智能手机带着身份证来录入信息,需要录入后再检查核对;还有的带着智能手机但使用不熟练,需要信息录入员指导、协助,有时还需要安抚他们的情绪,向旁边等待的人进行解释、协调,等等,这些都是对我做好志愿服务的考验。因此,我在服务过程中牢记志愿服务精神,并运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克服自身不由自主产生的头昏眼花和焦虑情绪,耐心、细致地做好服务工作。

实践出真知,在实际工作中去体验、提高、成长,真的是真理。

二是做好志愿服务需要构建良好的支持体系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志愿服务工作要取得成效更是需要团队的力量,做好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相应工作机制,以保障志愿服务取得良好成效。

我在安康社区的康达园足球场点位,和我一起分在这个点位的有3名同事,每天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负责小区1100余户、4000余人的核酸检测信息录入。点位现场开了5个通道,每天早上从7点半开始,要到中午1点过后才能基本完成,还需要在另外点位的同事过来支援。大半天下来,人非常疲惫,特别是从9月5日就开始线上教学辅导,时间和精力都没有办法保证。

于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向社区负责人建议,一是我们还有同事可以参加志愿服务以增加人手,二是我们希望把志愿服务分成两班,早班从7:30-10:00,晚班从10:00-13:00。这样的话,既可以保证信息录入人员的充沛精力,也便于我们安排线上教学辅导工作的进行。

负责人采纳了我们的建议,整个点位的信息录入包括负责检测的医生都分为两班来进行,一直到9月17日最后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圆满地完成了志愿服务工作。

这个过程中志愿者本身对任务的理解、执行,与社区工作人员的沟通、协调,社区工作人员的组织、支持,点位其他志愿者对整体工作的配合、促进,都是取得良好工作成效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是常态化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加强相关资源的整合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与社区工作人员从陌生到熟悉,从点头之交到服务交流,大家在建立工作联系的同时也建立了友谊,对彼此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我们学校十余年来开展的系列社区融合志愿服务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了新的启发。

本轮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结束,我和老师们已返校复课,同时继续投身常态化疫情防控一线。我们将不忘初心,坚持奉献,继续在学思践悟中学习成长,为“人文青羊,航空新城”建设,为和谐包容社会营建贡献青羊教师的力量。

(青羊区政协委员,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卞蓉)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