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歌,无数次回响在耳畔,“解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
有首诗,无数次萦绕在脑海,“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楼定宝塔山……”
有幅画,无数次浮现在眼前,“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红艳艳……”

五月末的那一天,我与区政协革命传统教育专题学习培训的学员一道,踏上了朝思暮想的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旅途。列车飞驰,一路向北,我的眼睛的凝望一刻不想离开窗外,心里面是朝圣的虔诚和期待,正如多年以前那些热血青年,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从五湖四海奔赴延安,奔向梦想、奔向希望、奔向光明。
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全民抗战的出发点,是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试验区,是解放全中国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1921年建党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28年,在延安就是13年。那是浴血奋斗、排除万难的13年,是孕育希望、创造辉煌的13年,在艰苦卓绝的磨砺中,我们党由幼稚走向成熟,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小变为强大,中国革命事业由挫折走向胜利辉煌。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在这里形成、发展和成熟,全民族抗战在这里点燃烈焰,新中国建立在这里奠定基石,从瑞金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城,串联的是伟大的长征、伟大的奋斗、伟大的创举。
延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革命印记,都浸染了革命先辈的汗水、泪水和血水,都传承着共产主义的红色基因。在梁家河干部培训学院的精心安排下,我们瞻仰了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凤凰山,一排排红色窑洞、一件件简陋的陈设、一张张黑白的照片,见证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引领中国,寻找道路,走向光明的求索奋斗;我们参观了抗大、鲁艺、中央西北局、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和七大旧址,亲身感受到了当年那种军民团结、奋发向上,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我们登上了宝塔山,观看了《保育院》,品味着小米饭,跳起了秧歌舞,真切体会到这片土地和这里人民的质朴、赤忱、博大与忠诚。延安,您用您的黄土地、黄河水、黄小米,滋养和集合了炎黄民族的优秀子孙,寻路救中国、抗敌为人民、建国展宏图,您的伟大功勋和伟大精神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照耀中华复兴的前进道路。
延安——铸造了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精神高地。什么是延安精神?我在这里找到了,看到了,感受到了:就是那窑洞马列的中国生长,是那昏暗油灯璀璨的思想光芒,是那宝塔高耸俯视红尘的真理巅峰,是那“到敌人后方去”的风吼马啸,是那保育院摇篮曲的大爱无疆,是那张思德白求恩的纯粹与高尚,是那鲁艺浇灌百花齐放的芬芳,是那南泥湾变米粮川的生产垦荒,是那实行民主好处多的欢快唢呐……
“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当年,一个红色后代,一名知识青年,满怀革命理想和青春热血,把根深深的扎进这片土地,吮吸红色营养,厚植人民情怀,将自己成长为担当天下的参天白杨。在父辈的旗帜下,他带领老百姓筑堤坝,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缝纫社、代销点,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串串深深的足迹,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住宿在老乡家,劳动在知青林,从赵家河到梁家河,从老城到延安新区,城市和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火热的建设场景,时刻在昭示我们,那是初心在延续,是使命在传递,是奋斗在接力,是梦想在开花……
如今的延安红与黄仍是您不变的底色,而绿色和金色则是您绚丽的新装。一眼望去,不见了沟壑峁梁黄土横亘,只识得金山银山满眼翠绿,不见了破旧窑洞愁苦生活,只见得高楼林立牛羊成群百姓安康,信天游白马调不再苍凉悲怆,腰鼓和唢呐喊出了时代的欢快奔放,这哪里还是黄土高原旧模样,分明就是美丽江南的如诗如画。
一个个实地参观、一场场现场讲授,一次次实践体验,都是那么直击内心,震撼灵魂。我们用一周短暂时间去丈量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用心感受那历史纵横决荡的铿锵回声,心中是极度浓缩的历史厚重和激情澎湃、荡气回肠冲动。只想把延安放在我心中最神圣的位置,用全部的深情去敬她、爱她、仰望她。一个伟大的党和她坚强的核心,一套科学理论和她指引的正确道路,一种无我的人民情怀和她展现出的优良作风,正是我们立国、富国、强国的信仰之基、力量之源。

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当年毛泽东在延安写下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光辉篇章,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和优良传统作风,将永远激励和指引我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努力。时代大潮、不可阻挡,征途漫漫、唯有奋斗。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让我们不忘初心、坚定信仰,担当使命,尽涓滴寸功,汇磅礴伟力,冲决一切艰难险阻,向着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奔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