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区委脱贫攻坚和对口支援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要求,2012年以来,成都市青羊区重点围绕资金项目、就业保障、商务促进、教育医疗、人才援助、全域帮扶等方面深度发力,巩固深化对口支援工作成果,高标准完成对口支援任务,助力对口帮扶的甘孜州得荣县高质量脱贫摘帽、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乡村要振兴,产业须兴旺。近年来互联网电商的高速发展,为加快得荣县农特产品电商化,形成以得荣县电商中心为平台,以区域农产品精加工、品牌打造、供应链拓展、产业再扩大为主要内容的品牌、资源重新规划整合,开展生鲜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优化试验基地建设,有助于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一、得荣县农产品电商发展潜力
一是得荣独特的藏域民俗文化。适宜打造IP赋能+文创农产品的有效契合商品,具备将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进行融合创新的潜力,可调动当地农产品生产商(家庭户)、运营商的创造力,加快当地农产品创新发展以及农产品和文化IP的有机结合,有效增强农特产品产业内驱力。二是原生态农产品高端化潜力巨大。得荣县当地具备发展“有机、天然、环保、健康”等绿色生态农产品的基础,有着丰富的原生态产品资源优势,主产:虫草、松茸、三色藜麦、羊肚菌、高原百花蜂蜜、核桃、树椒、红心土豆、仙人掌果、藏橘等生态农产品。在互联网时代,将传统销售模式融入“互联网+新媒体”,重点解决产品保存、产品特色创新、销售渠道的融通等问题,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原生态的农产品,从而带动原生态农产品生产地的经济发展。三是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将当地农特产品进行独特性开发的文创产品融入旅行过程中,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切实有效的推动作用的潜力。
二、得荣县农产品电商化现状问题分析
一是区域化布局不均衡。得荣县产业总体上分布不均衡,脱贫攻坚任务结束以后,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虽尽可能集聚资金、整合资源,但因山多土少,基地建设规模扩大困难,产业规模扩大受到诸多局限。农业特色产品数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产业优势尚未完全挖掘出来,尤其是三色藜麦、树椒、红心土豆等特色农产品的扶持种植、加工转化前景没有拓宽。二是农业产业链条延伸难。得荣县多数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仍然停留在原料销售一个链条节上,简单的初级加工或粗加工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转化增值率低。生产上是家庭式分散经营,流通上是各自为政式营销,难以形成规模。三是农特产品品牌化建设滞后。经过多年的摸索孕育,多次参加各类展销活动,虽初步形成“阳光得荣”农特产品品牌,但品牌知晓度、影响力仍在低端徘徊。
三、得荣县农产品电商提质增效建议
一是提升企业引领带动,增强研发能力,提高生产能力。可引导企业进行多个得荣县农特产品的研发,单个产品生产量达到十万份以上。引导企业建立产品生产线,提升得荣产品的自主生产能力的同时,为得荣县当地的就业提供更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二是聚结线下线上流通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可积极推动得荣县内具备量产化的农特产品,入驻各大中型超市渠道。可通过新媒体对外展现,吸引区域外游客观光,打通旅游产品渠道。加强入驻微信小程序,抖音商城等平台。
三是着力提升“阳光得荣”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可引导企业开展直播推广销售。引导企业成立新媒体发展部,培育数名10万+粉丝的主播。不断孵化直播人才应对各平台的带货需求,降低本地的农特产品、文创产品的推广成本,提升本地的产品活跃性及品牌影响力。可建设“阳光得荣”产品展示及助农直播间。可引进企业规划建立品牌矩阵,设计农特产品、饮用水等行业类目的商标、软著等知识产权,落实具备得荣农特产品品牌系统化运营的能力。将原料产品进行专款式、组合式精深加工,增加和研发得荣县相关产品,打造契合得荣县当地农特产品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