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言
所在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建言 > 详情
关于增添少城鲜活文化气息 助力城区人文青羊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3-08    浏览次数:2305    来源:青羊区政协
  • 民建青羊区总支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我区以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为导向,围绕深入挖掘在地文化、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积极推动少城片区有机更新工作,着力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构建城区绿色发展格局。

通过参与少城历史街区更新营造和公共区域的运营,我们逐步认识到老城区更新只有完成生活空间的升级,留住历史文化记忆,增添烟火气,提升居民幸福感,才能助力人文青羊建设。现就我们的体会,提出如下建议:

(一)一片区一特色,增加街区亮度。

充分理解少城的多元文化基因,发挥少城独特优势,将少城的发展与城市“三城三都”建设、青羊文创文博产业发展、天府锦城及天府文化公园规划统筹谋划,少城必将持续作为千年成都文脉彰显地、国际文博创意创新谷、市井文化特色活力城的重要窗口,集聚文博创意产业。

在少城片区更新中,其历史文化传承、产业活力激发、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环境改善等方面都将围绕少城的区域特色有序进行。

(二)交通人车回归,增加城区热度。

通过织补慢行网络,串联少城与皇城的通道,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的绿色交通体系,通过将支矶石、吉祥街、奎星楼等街道调整为单行道,优化片区交通组织;通过打造分时共享街区,将泡桐树等街改造为步行道,触达通勤“最后一公里”;通过规划新增地下停车场3处、地上停车场1处,疏解“老城停车难”问题。系统优化片区公共交通,增设公交站点,满足轨道站点500米范围满覆盖,公交站点300米满覆盖的标准,在不满足标准路段,片区内应强化交通接驳,增设社区公交、共享单车停放点位等。

(三)缝合生态空间,增加街区鲜度。

少城片区有机更新将遵循《成都市公园城市有机更新导则》、《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指引,推进老城“两拆一增”,充分利用剩余空间,增补开敞空间,打造宜人环境;增花添彩生态赋能,增加小游园和城市公共绿地;增强人民公园开放性,在祠堂街与人民公园交接处拆除围墙、建设开敞广场、打造慢行步道,建设无障碍慢行游线体系。

(四)丰富文化配套,增加社区温度。

在文化配套升级方面,加快建设奎星楼27号文化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文化创意展演传播功能,满足片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设置街道介绍铭牌,增强街巷识别度;打造街头泛博物馆(书画展陈墙、文化小品及装置、一院一名、一街一主题)复兴文化记忆、塑造特色风貌。助力片区建设为“宜居城市、人文城市”。在宜居社区建设方面,将践行生活城市理念,提升社区服务,设立“商居联盟”自治组织、设立“流动驿站”收集群众建议;提升环境硬件;提升建筑风貌(立面整治、门头店招一店一策)。加强少城片区与人民公园、天府公园、锦江公园连接性,响应公园城市建设规划,打造“生态+文化”城市窗口。

(五)补齐运动设施,增强居民活力。

按照《成都市“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提出的构建公园城市特色体育设施布局体系,积极探索挖掘剩余空间、生态空间,“见缝插针”地有机规划布局各级各类运动场地设施,以点带面形成丰富的百姓健身设施网络。结合优化空间资源条件和群众健身需求,构建社区运动角、口袋公园健身新空间等特色项目,打造富有生态底色和人文气的公园城市健身新场景。

(六)聚焦“金角银边”,增强居民巴适度。

少城的“金角银边”建设是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精细化空间治理方式,也是城市中最近人尺度的公共空间,更是城市幸福感的彰显。建议在空间提升中,应以高品质的时尚设计和百姓的参与相结合,高质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在增绿提升中,要以空气环境品质提升为导向,以增加“碳汇”为目的,改善微气候;在运营提升中,要以市场运营机制为导向,以激活社区微经济为目的,让更多的中小型文创企业落地剩余空间,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增加老城区鲜活的“烟火气”。

打印〗  〖关闭